前陣子我們剛幫父親過完88歲大壽,
雖然沒有鋪排張揚地大宴賓客,
也未準備山珍海味地大肆慶祝,
但蓉蓉和東東還是費心地畫了卡片,
樂樂也大費周章地上網搜尋拼拼豆豆的圖案,
花了不少精神做了一個「大蛋糕」為公公慶生,
而我則是包了一個吉利討喜的紅包為父親賀壽。
從小,
「生日」對我們家來說就是個大日子,
除了必備的應景蛋糕外,
還有就是「團聚」的熱鬧氛圍。
如今這樣的「家庭習俗」也感染到孩子們身上,
三寶們曾感嘆:「為什麼我們的生日不是都在不同月(份)?
這樣我們就可以每個月都見到小姨和姨婆,
然後一起吃飯、吃蛋糕了!」
是啊!
對大人們來說,
同月份生日的家人一起慶祝可以少一分開銷,
但對孩子們而言,
這樣的精簡就少了一次開心、玩樂的機會。
每次慶生餐敘後,
孩子們都捨不得就這樣結束快樂的時光,
總還要拖著公公、小姨去哪坐坐、轉轉、走走、玩玩,
這天當然也不例外。
我們用餐的餐廳剛好在Wesley公司附近,
曾跟爸比到過公司的東東,
在用餐時就跟Wesley央求著:「爸比,等下吃飽飯可以帶我去公園玩溜滑梯嗎?拜託~」
飯後便熟門熟路地領著姊姊們往公園直奔,
而我則攙扶著年邁的父親慢慢在後頭跟著。
走到馬路口,
眼見秒數不足以讓父親從容通過,
就讓Wesley帶著等不及的孩子們先行,
我陪父親閒散地等下一輪的綠燈。
突然間父親緊緊地握住了我的手,
有些感慨地說:「要不是看到你有這三個孩子,感到有些安慰,不然,我真的覺得很對不起你啊!」
哭點很低的我瞬間一陣鼻酸,
連忙輕撫父親滿布皺紋的手說:「唉呀!不要這樣說,你給我的已經很多了,
我還都還不完,哪裡有對不起我!」
父親沒再多說只是依舊緊握我的手,
而我則有個念頭油然而生-有件該做而沒做的事、有些該說而沒說的話,現在,是時候了。
兩年前的某天,
我帶著孩子回娘家敘天倫時,
父親不疾不徐地從書房拿了本書出來並說:「這本書,你拿回去好好看看!」
我不明就裡地看了一下書名,
原來是赫赫有名的「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」。
知道是什麼書後,
我有些為難地問:「爸~這書會不會很硬、很難讀啊?」(我擔心是很八股的歷史文學作品)
只見父親慢條斯理地回答:「不會~這本書寫的是我的故事!」
就這樣,
我半信半疑地將書帶了回家。
閒來無事時我隨意翻閱了前幾頁,
看了龍應台女士為此書寫的一段開場白和序文後,
塵封在心底深處的兒時回憶瞬間流竄出來,
聯想起父親那天將書交到我手上的眼神和話語,
我大概猜到了書中的內容會是什麼樣子,
也幾乎明白了為什麼父親會說:「這本書寫的是我的故事!」
因為明白,
我的心中開始有了悸動,
同時也因為臆測到我即將閱讀的是什麼,
所以腦海中不斷浮現我曾經聽過的「那些故事」。
雖然書中每段小故事裡的主人翁我都不認識,
但那些經歷與內容我卻似曾相識。
年幼懵懂的我,
曾經不解地想著:「為什麼爸爸每次看/聽『四郎探母』都會哭得唏哩嘩啦?
既然看了/聽了會那麼傷心難過,那就不要看/聽嘛!幹嘛那麼自虐呢?」
但是讀過書中「四郎」這篇短文後,
以前的混沌霎時豁然開朗。
原來,
不是只有我爸爸這麼奇怪,
而是與父親有著相同背景的那一輩長者都是如此,
不但戲詞背得滾瓜爛熟,
就連鑼鼓點都瞭若指掌,
而那一滴滴的淚珠所宣洩的正是他們一筐筐的思念-對家鄉,對親友。
原來,
不是爸爸明知卻自虐,
而是因為只有在那樣的情境下,
他可以正大光明毫不隱藏的將情感釋放,
可以讓老淚恣意地在臉上縱橫,
可以無畏旁人眼光不壓抑地痛哭失聲-不為劇中人,而是為自己。
我有些自責,
為什麼每次「北京京劇院」來台演出時,
我總是只幫爸爸買戲票卻從未像龍應台女士一樣陪他去看,
在他泣不成聲時撫慰著他的手,
在他淚流滿面時遞上一張紙巾。
這應該是有史以來我看得最慢的一本書,
因為裡面有太多令我不敢想像的畫面,
以及太多讓我目不忍睹的寫實描述。
我常看著看著就潸然淚下,
淚眼矇矓得使我無法再繼續閱讀,
而有時又因情緒激動得幾乎沸騰,
冷靜下來後,
便久久提不起勇氣讓自己再次墜入那傷痛的漩渦。
有一天,
我窩在廁所看這本書(沒錯,這是我可以獨處的me time),
瞥見我獨自落淚的蓉蓉調侃地說:「媽咪~你看電視、電影會哭,怎麼連看書也會哭啊?」
我實在無法用言語讓她明白我當下的心境,
她也無法意會書中那些長輩隱忍不言的傷,
所以我只能輕描淡寫地告訴她:「因為這本書裡的故事讓媽咪很心痛~」
或許有一天,
等她長大了我會讓她看看-看看公公的故事,聽聽媽咪的童年。
還記得國中時期,
父親聽我在背文言文時曾說:「讀『出師表』不哭者不忠;
讀『陳情表』不哭者不孝;讀『祭十二郎文』不哭者不慈。」
如今看了這本書,
我想說:「讀『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』不哭者,不仁!」
猶記孩提時期,
在那個高舉著「反共復國」旗幟的年代,
每每在看完「愛國政宣電影」後-英烈千秋、八百壯士、梅花、筧橋英烈傳等,
我都會義憤填膺地問:「日本人好可惡!結果我們辛辛苦苦把日本人趕走了,
卻又來了萬惡的共匪,為什麼我們不打回大陸,這樣就可以把奶奶救出來?」
而父親總是語重心長地回答:「你沒有經歷過戰爭,不知道戰爭的可怕,
那可不是說打就可以打的,打仗會死很多人,就連活著的人都很痛苦......」
以前的我似懂非懂,
如今看完這本書後才全然明白。
在那大時代巨輪的轉動下,
幾乎沒有人能逃脫被輾過的命運,
即便在烽火中倖存,
人生也早已殘破不堪;
身上的創傷就算結了痂、成了疤,
也會在夜闌人靜時不自覺地滲血;
怵目驚心的畫面縱使已經淡忘
仍會潛藏在記憶深處偶然幻化成噩夢。
幾十個寒暑過去後,
當年的那些傷口可能難以復見,
但留下的痛卻依舊真實的存在,
因為真正的傷處不在身上而在心中。
其實,
當我看完這本書時,
我就想寫些感想、寫些話給父親,
但是那樣的傷、那樣的痛、那樣的記憶、那樣的歲月,
讓我茫無頭緒不知該如何開始下筆。
直到父親88歲生日那天,
父親手掌心的溫度讓我忽然有了些領悟,
也許,
就從那樣的感覺和那份情感開始吧!
如果,
事實真如同書中那一位主人翁所言:
「我知道為什麼我的戰友都死在拉包爾,
但我李維恂獨獨苟活到今天。我在等今天這個電話。」
那麼,
我想跟我最親愛的爸爸說:
「不知您在遭受磨難時,是否曾問過蒼天:『為什麼我的命會這麼苦?』
我想,如今的我或許可以回答您。您之所以穿過槍林彈雨,翻越十萬大山,
橫渡黑水險溝,為的應該就是在幾十年後與我相遇吧!」
孟子曰: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
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......」
老天爺為了要將我這個「大麻煩」託付於您,
因此才對您做了那些考驗哪!
親愛的爸爸,
在這漫長的八十八年歲月中,
您有一半的時間是與我共度,
而在這些日子裡,
您更是將全副心神都放在我身上,
對我來說,
您是我的唯一也是我的全部,
這樣密不可分的關係,
誰還能說您今生走這一遭不是為了我呢?
以前我和Wesley看完某部災難片後,
曾杞人憂天地對他說:「如果有一天真的發生這樣的災難,拜託你,
請務必照顧好你自己,也請替我保護好孩子們,因為我必須去照料我爸!」
後來在偶然的機會裡您聽說了我的這個想法,
便憂心地說:「傻ㄚ頭,你不能這麼想,老爸已經是風燭殘年,我也活得夠久了。
如果真有那麼一天,你應該要去照顧孩子們,他們還有大好的前程,他們才是你的責任!」
您說的道理我何嘗不懂,
但是我的選擇,
不是理智地基於橫在我們面前的還有多少能共度的韶光,
而是情感上那些在我身後牽手並肩相依為命踏過的足跡,
那才是我最痛的不捨與最深的依戀啊!
親愛的爸爸,
當年您第一次回大陸探親時,
我還是個少年不知愁滋味的高中生。
當您滿懷夢境成真而難以言喻的興奮之情踏上歸途,
卻帶著抱憾終生的失落與身不由己的無奈重新返家,
看著您痛哭三天三夜後的紅腫雙眼,
我雖然有點兒感同身受的心疼卻不懂您的痛於萬一。
在我身為人母後,
自當更能理解您那時的感受,
然而,
我卻在看完書中「追火車的小孩」和「棲鳳渡一別」的故事,
頃刻間明白了當年出現在您面前的每個交叉點與抉擇,
那一念之間左右著年華正茂的您未來的命運。
我不知道您在奶奶房裡瞬間傾洩了四十多年的思念後,
是否懊悔著那時意氣風發所做的離家決定,
不過身為您的女兒,
我是非常慶幸能有那樣的機緣與您相遇,
但同時也為此對您有著十二萬分的不忍。
我知道當您跪在奶奶的遺像前,
您並不是一個皓首蒼顏的老翁,
而是一個渴望再次投入媽媽懷抱的孩子。
親愛的爸爸,
猶記您曾說,
當初會從流亡學生投身軍旅,
一方面是迫於情勢所逼,
另一方面是有著對拿破崙的崇拜。
您擁有保家衛國的使命感,
也抱著為國為民捐軀的的決心,
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,
您的理想一次次被濫吏弊政所吞噬,
最終放棄升官選擇退役,
改執教鞭成為誨人不倦的老師。
您總說:「當老師沒出息!」
我想那是因為您有志難伸徒留遺憾吧!
如果說,
我曾自不量力地企圖有朝一日能功成名就,
那絕對不是為了我自己,
而是希望能做到「揚名聲,顯父母」,
讓大家都知道我有一位了不起的父親,
讓您即使無法成為中國的拿破崙,
也能「光於前,裕於後」。
不過不爭氣的我,
至今仍一事無成沒能實現這個願望,
但是我並沒有放棄,
我依舊是那個天真、愛作夢的小女孩兒,
依舊為那個小小的夢想傻傻地努力著。
親愛的爸爸,
請您別再說您對不起我了,
您為我所做的、所犧牲的、所奉獻的,
已經千百倍於一般父親對子女的付出,
而這份恩情更是我此生無以為報的。
我所能做的,
只是為您送送便當,
偶爾到您家替您做做飯,
讓三個開心果陪您享享天倫,
給您一段遲暮之春,
如此而已。
您曾說有叔伯為我抱不平:「你幫大陸的兒子、孫子一人買一棟房子,那小君怎麼沒有?」
其實,
您為哥哥和妹妹做的一切我都明白,
您對他們的那份虧欠我也懂得,
因此我從不曾埋怨您,
更不會跟他們計較,
因為我所擁有的比他們多得多-我擁有您四十年來全心全意的愛。
那份愛多到讓我有餘裕留給我的三個孩子,
那份愛深到縱然我沒有媽媽也懂得如何當母親,
那份愛濃到使我堅信,
如果我和哥哥、妹妹同時落入水中您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先救我。
親愛的爸爸,
我曾自私貪婪地想過,
如果有來生,
我一定還要當您的女兒給您疼、讓您愛。
但是,
看完這本書後我改變主意了,
我不想再世為人,
我希望自己能幻化為萬物:
幻化為清泉,
在您口乾舌燥時給您一口甘甜;
幻化為炭火,
在您寒冷顫抖時給您一絲暄暖;
幻化為乾糧,
在您忍飢受餓時給您一餐溫飽;
幻化為輕風,
在您燥熱涔涔時給您一陣舒爽;
幻化為衾枕,
在您疲憊困倦時給您一夜好眠;
幻化為旭日,
在您迷途絕望時給您一線曙光。
爸爸,
對您,
我有很多、很多的感謝,
也有很深、很深的歉意,
我總覺得您這輩子的燃燒,
只為照亮我的人生。
我曾經對於您常提老掉牙的故事感到不耐,
也曾經覺得您話說當年勇的事蹟有些無趣,
可是如今,
我卻很想再聽聽您的故事,
再聊聊您的從前,
因為我發現,
我並沒有真的好好認識您-沒有認識遇見我之前的您。
如果可以,
我想幫您完成那本自傳,
讓我重新認識您,
也給三個孩子了解您和我的機會。
雖然我無法讓您過去晦暗的人生發光,
但也許我可以幫您從那樣的慟中解放,
陪著您回頭去面對當年那個充滿理想的自己。
爸爸,
請您別再為我操心,
我現在已經可以照顧自己了,
我唯一的願望,
就是希望您能平安、健康、快樂,
請您幫我達成心願好嗎?
一切盡在不言中,
我知道您能懂我的心意的,
對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