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蓉蓉從小就看著姊姊在YAMAHA彈琴、在雲門舞蹈教室跳舞,無形之中也對這些課程充滿好奇與期待。每當樂樂在家練琴時,蓉蓉都會過來湊熱鬧,趁姊姊還在開琴、拿譜時溜上鋼琴椅,然後在姊姊練習時不時偷偷地按幾下琴鍵,當然,這樣換來的便是姊姊的斥責:「蓉,你不要彈啦!」為了不浪費時間,我也會好言相勸;「蓉蓉,等姊姊彈完你再彈,好嗎?」通常她就會很認分地拿起姊姊小時候用的口風琴,然後語帶委屈地說:「那我彈這個小鋼琴可以嗎?」
 
 
     
 
偶爾,機靈的她會在我開口叫樂樂練琴,而樂樂又尚未去彈琴前說:「媽咪,我先彈!」或是趁著姊姊上學不在家時要求要彈琴。雖然明知道她只是在「玩」琴,而陪她彈琴似乎也有點兒浪費時間,但我卻從未拒絕她,甚至很喜歡她照三餐來找我興高采烈
地說:「媽咪,我要彈琴!」因為,我在她臉上看到了「熱情」。
 
 
     
 
除了彈琴外,蓉蓉也很喜歡模仿姊姊跳芭蕾。每次帶她陪姊姊一起去上課,她都會好奇地在看課窗外觀察姊姊們的舞蹈動作,然後要我帶她到更衣間看她依樣畫葫蘆地跳舞,雖然動作不精確、不標準,但她那專注的神情足以彌補一切的不足,絕不輸給教室內的姊姊們。

我十分珍惜她在彈琴和模仿姊姊跳舞時臉上堆滿笑容的模樣,因為我知道,這時對她來說彈琴和跳舞是件快樂的事,我衷心期望她能永遠保有這樣的心情-開心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!更希冀將來她若是真的踏上學琴、學舞之路,在遇到困難、挫折時,也能繼續秉持著這番熱情與喜愛勇敢克服,而不放棄。當初讓孩子學習這些課程,與其說是想幫孩子培養興趣或是才藝,倒不如說我希望藉由這樣的過程使她擁有一種「態度」,一種對事情認真用心、勇於面對挑戰、鍥而不捨、持之以恆的態度。




樂樂上小一後,經過溝通停掉了原本的YAMAHA音樂課,改參加學校的管弦樂團,這是為了培養另一種態度,一種懂得「團隊合作」、「互助分工」的態度。在她體驗過一個人站在台上接受掌聲後,我希望她能再感受一下,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努力達成目標,共同享受成功的果實,那份更勝於個人成就百倍的喜悅。除此之外,一個人在台上演奏與團體在台上合奏有著極大的不同:一個人演出時只有自己是主角,所有的焦點都集中在自己一個人身上,成敗也由一己承擔;而團體合奏時,人人都可能是主角,人人也都會淪為配角,為了完美的演出,大家必須服從於指揮,只在該表現時盡情發揮,作陪襯時則當盡職地扮演好綠葉,為了團體的榮譽收斂個人的鋒芒,做個最佳的助攻員,懂得「成功不必在我」,這是我希望她學習的另一個課題-適時「藏鋒」。

當初會幫樂樂選擇這些課外活動,純粹是貪圖方便,因為家裡正好有一台鋼琴,而我也略懂百分之一的皮毛,因此,如果在這樣的課程中,孩子們能找到自己的興趣,那是大幸,如若不然,在處理事情、面對困難時有正確的態度,那也是一大收穫。

之前我曾旁觀過他們的期末大會考,非常驚訝於樂樂同學們的琴藝竟如此精湛,相較之下樂樂的程度就低了些,但我不以為意,因為她很用心地練習鋼琴老師幫她選的曲子,也很認真地在考試時完成演奏,整個「過程」非常完美,對我們母女來說這就夠了。另外,這個暑假,管弦樂團的老師為了不讓孩子們荒廢琴藝,為他們訂定了暑假作業-柴可夫斯基青少年鋼琴曲集中的「童話」(Peter Tschaikowsky Album for the Young For Paino Opus.39 "Nursery Tale"),對於程度不如其他同學的樂樂而言,我認為這簡直是件不可能的任務,就連樂樂的鋼琴老師都覺得這首曲子給一年級的孩子彈太難了。不過,我跟樂樂都抱著「只問付出,不問收穫」的心態,每天陪她練2個小節,一個多月下來,整整兩頁密密麻麻的琴譜她已經都練完,整首曲子也都背得滾瓜爛熟了,而且彈得十分流暢,個人覺得完成度達到八成五以上,這是我始料未及的。連當初看到譜時,非常擔心惶恐覺得這「好難、好難」,練習時又唉聲嘆氣備感挫折的樂樂,現在都將此曲列為「我最喜愛的鋼琴曲」排行第一名。我想,這並不是因為那首曲子特別好聽,而是因為她克服了萬難,嚐到成功的甜美果實,獲得了成就感與自信心,如同「虎媽的戰歌」一書中所提到的:「建立自信最好的方法,莫過於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原本以為做不到的事」這也正是我希望她感受、擁有的啊!

憑良心說,資質駑鈍、家境不富裕的我,能給孩子的實在不多,只能在有限的資源下給她豐富多彩的生活,而我能做的,也只是盡己所能提供各種學習、嘗試的機會,耐心陪伴,默默支持如此而已。但孩子們的回報,卻是帶領著我,經歷一場又一場驚奇、精彩、不可思議的「人生探險」,不但開拓了我的視野,用驚喜填滿我的生活,更讓我打從心底我相信「天下無難事」,因為,我在孩子的身上都見識到了!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cofa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