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白雪公主」一個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,
沿襲傳統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」的圓滿結局,
搬上舞台由真人演繹能有多大的吸引力,
讓大人甘願掏腰包帶著孩子走進劇場,
再聽一次早就耳熟能詳的老掉牙故事?
原以為「水果奶奶」趙自強先生改編的「你不知道的白雪公主」,
已經是這經典童話「劇場版」的極致表現,
萬萬沒想到七年後,
我竟然有幸又遇到一位說故事高手,
將這已屬平淡無奇的童話編寫得引人入勝。
白雪公主、壞皇后、七個小矮人、王子、魔鏡、毒蘋果、親吻等,
是這個童話故事最主要且不可或缺的幾個元素。
然而在不同版本中,
每個元素所佔的比重和戲份都相異,
端看說書的如何講述這個故事。
在「愛上白雪公主的小矮人」故事裡,
主角不再是白雪公主,
而是原本不起眼的「小矮人」。
不以憑空創造新的故事主人翁為手段,
反倒是利用深入刻劃原有角色的方式,
來達到擴大戲劇張力的目的,
是我對這齣韓國原創兒童劇最佩服之處。
一個在地板上彩繪著美麗寶盒的舞台,
三張隨著不同場景變換的背景板,
一面瞬間浮現在觀眾眼前的滿天星花牆,
營造出看似樸實但感受得到用心的舞台氣氛。
七個扮演小矮人又要分飾其他角色的演員,
微彎膝蓋行走或踩高蹺、穿特殊高鞋形成身高差的視覺效果,
運用肢體做出翻山越嶺、跋山涉水、躍入湖底的聯想,
創造了主軸簡單但卻內容豐富的故事情節。
整整75分鐘的演出,
雖然沒有中場休息,
可是一點兒也不覺得疲累,
因為欣賞一則老故事幻化出新生命的過程,
著實令人悸動。
這齣兒童舞台劇保留了許多原版的元素,
但也改寫了許多故事的場景。
小矮人們不是居住在可怕的黑森林,
而是藏身於有著神秘感、氤氳靉靆的「迷霧森林」;
原本叫做老頑固、瞌睡蟲、打噴嚏等的小矮人,
也有了山嵐、半月、小路等悅耳的新名字;
壞皇后要陷害白雪公主的伎倆,
除了保留最為人知的誤食毒蘋果橋段外,
其他則改成了船難和被玫瑰花毒刺刺傷;
不再強調壞皇后屢次要殺害白雪公主的計謀,
轉為著墨於半月為了搭救白雪公主歷盡艱辛的過程。
一個迷霧森林中個頭最小、最容易被忽略的小矮人,
一個不能言語但卻對白雪公主一見鍾情的小矮人,
一個只能用他最喜愛的滿天星來歡迎公主的小矮人,
一個渴望用舞蹈表達對公主深深愛意的小矮人,
一個因為得到公主親吻而願意為公主犧牲一切的小矮人,
一個為救公主奮不顧身跳海、拚死冒險尋找解藥、成全王子與公主幸福的小矮人,
一個默默愛著公主甚至臨死前還處處為公主著想的小矮人。
他的心意並未隨著他的離去而被遺忘,
當白雪公主變成皇后又生下公主後,
因緣際會地發現了「魔鏡」,
魔鏡替半月傳達了:「曾經最愛白雪公主的人是......
躺在迷霧森林、滿天星花叢裡的~半月!」
哭點很低的我,
這次依舊忍不住潸然淚下。
正如表演結束後,
九歌兒童劇團團長上台所言,
孩子們或許不懂得男女之情,
但我相信他們非常清楚人間之愛,
因為每個孩子身邊都有願意為他們無怨無悔奉獻的「半月」,
只是在日常中我們稱他們為「父母」。
即便我們不將「我愛你」掛在嘴邊,
可是那些如同半月舞蹈的關懷與疼惜就像是我們對孩子的告白。
很慶幸,
我不需要透過魔鏡就能讓孩子們知道我的心意,
而我們也不會在惋惜中錯過彼此的愛。
或許,
孩子們還不了解成全愛、祝福愛,
但至少他們可以從感受愛、付出愛開始學習。
看完演出後,
即便他們說不出這齣兒童劇想要表達的深刻內涵,
然而從他們說最喜歡半月的話語中,
可以確定他們真切地「感受」到故事想要傳遞的訊息,
我想這就夠了,
其他那些觸動心靈深處的意涵,
就留待歲月陪伴他們慢慢體認吧!
至於我,
半月那段婆娑的告白之舞,
以及令人動容的旁白:「我,半月,真心深愛......
越過微風之丘、跨越蜜蜂之湖,來到迷霧森林的妳......」
至今依舊在我腦海中盤旋,
若隱若現、久久難忘~
【後記】
看完演出後,
一直沒有適當機會跟孩子們聊聊「賞後心得」,
幾天後的晚餐之際,
我趁著孩子們聽原聲帶的時機,
跟他們簡短地談了一下,
沒想到,
他們對演出內容的理解,
比我預期得更多。
我問東東:「你知道半月喜歡誰嗎?」
他不假思索地回答:「白雪公主啊!」
我又問:「可是,後來白雪公主嫁給了王子,你覺得半月的心情如何?」
他竟然說:「還是很開心啊! 因為白雪公主喜歡王子......」
正解~
只是我壓根兒沒想到,
一個6歲的孩子能領會到這一層,
更別說樂樂和蓉蓉的感受了,
他們全然了解劇中想傳達的所有意涵。
我真的~太小看我的孩子們了,
這齣劇給我的感動又加深了一層,
而這一層,是孩子們給我的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