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5分鐘便當--3

自從離開娘家的舒適圈,

一家五口獨立生活後,

料理家人們的三餐便成為我日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。

雖然料理餐點的過程本身有些勞力,

卻遠不及每天絞盡腦汁想菜色勞心,

這般地令人感到疲憊或無力。

除了三餐外,

有時還須考量隔天孩子們帶便當的問題。

為了不讓這個「媽媽的角色」壓垮自己,

我常偷懶的多準備些晚餐菜餚,

然後就「順便」當作隔天便當,

即使對孩子感到有些歉疚,

但有時還是得適時饒過自己。

 

 

15分鐘便當--6

然而,

生活不可能一成不變,

偶爾的出遊晚歸,

或是回娘家敘天倫,

抑或聚餐、慶祝而外食,

那麼就沒有順理成章的便當菜可用,

這時我只好當天為孩子們張羅熱騰騰的便當了。

之前東東尚未就學,

早上的時光除了要買菜外,

還得陪小子玩耍、滿足他的各項需求,

然後又必須在中午12點達成送便當使命,

這對慢郎中的我而言,

無疑是項非常大的挑戰。

 

   

15分鐘便當--9

不過,

套用紅極一時的電影「侏儸紀公園」裡的經典台詞:「生命會自行找到出路(Life finds a way)!

雖然依舊無法做出令孩子讚嘆的日式可愛便當,

但是在經歷了幾年的「突發狀況」的淬鍊後,

我的反應能力和料理速度都有顯著地提升。

為了能將東東和便當顧及得面面俱到,

我善用了以前大腦中從未被開發的區塊-「想像力」和「時間管理」。

先觀察冰箱內及家中可用的食材,

然後設定當天料理的主題,

並想像食材搭配出來的畫面及口感,

接著添購所需的新鮮材料,

最後在腦中規劃出料理流程,

如此一來只消15分鐘就能搞定便當。

 

 

15分鐘便當-1

這「黃金15分鐘」,

是經過我多次嘗試、細心琢磨後精簡出來的成果。

若當天準備的是麵食便當,

可用前5分鐘的時間清洗葉菜類

然後以流動的水持續沖洗10分鐘,

並且調製佐料醃漬所需的肉品。

5分鐘開始處理根莖類蔬菜,

去皮後視情況將其刨絲、切片或切塊,

接著燒水準備煮麵。

5分鐘依食材屬性依序加入鍋中拌炒,

由於習慣低溫冷油慢煮的烹調方式,

所以須將所有材料悶煮入味,

此時熱水差不多已備妥可以下麵。

最後,

再看要做拌麵、燴麵或是炒麵,

來決定是否要將麵一起拌炒,

然後就可以輕鬆起鍋裝盒。

 

  

15分鐘便當-10

便當是支持孩子們下半日在校上課、活動的能量來源,

因此,

雖然可以簡單的快速製備,

但各種食材的搭配卻不能馬虎,

還是需均衡地包含各種營養成分。

現今對於肉類的取得不似以往那般不易,

甚至有攝取過多的問題,

所以我多半不會在肉品上花太多心思,

只要有一樣豬肉、雞肉、魚類或海鮮即可,

可是對於其他蔬食或豆類配菜,

我一定會準備三種以上不同的食材,

並且盡可能地考量到「五色」食物的供給。

這除了是讓便當「看起來」更可口外,

也希望能兼顧各種營養成分的攝取。

 

  

15分鐘便當--7

雖然我對於食材的使用非常隨興,

但自從由一位熟識的中醫口中得知,

「胡蘿蔔」是平民人家的人參後,

不僅三寶們兒時吃的第一口副食品就是胡蘿蔔泥外,

它更是我們家中冰箱不可或缺的長備蔬食。

而為了讓孩子們均衡地汲取「五色」食物,

胡蘿蔔更成為「紅色」食物的代表,

幾乎每個便當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。

拜現代科技之賜,

胡蘿蔔的品種愈來愈多樣、顏色愈來愈豐富,

日前試過的「黃色蘿蔔」味道也不錯,

不但多汁而且少了一般孩子可能比較不喜歡的特殊氣味,

只不過量少不常見,

所含的營養素也與傳統胡蘿蔔有異,

偶爾換個口味也非常符合攝取多元養分的養生原則。

 

 

15分鐘便當--2

至於其他配料,

除了遷就冰箱中現有的可用食材外,

最常使用的便當菜班底有:

洋蔥、豆皮、馬鈴薯、小黃瓜、毛豆、玉米和各種菇類,

葉菜類則特別選擇耐煮的高麗菜、大白菜、青江菜、花椰菜和大陸妹。

這些食材中處理起來比較麻煩的是小黃瓜,

由於小黃瓜是屬於「輪番採收」的作物,

有些小黃瓜已經成熟,

但旁邊卻還有未成熟的作物需要噴灑農藥,

所以根據檢驗小黃瓜的農藥殘留量常常超標,

因此必須先川燙再進行後續的料理程序。

雖然多了一道工序,

但是因為可以在清洗後和第二階段的五分鐘同步進行,

所以也不會耽誤太多時間。

 

 

15分鐘便當-5

做了這麼多年的便當,

雖然已經習慣使用某些食材和配料,

但在品嘗成品後若是覺得口感或味道不盡理想,

還是會試著想做些改變與另一種嘗試。

就如前面所提的小黃瓜來說,

即便多一次處理程序不是問題,

可是如若火侯拿捏不恰當,

久煮後會口感會過於軟爛,

而不煮到全熟又會有小孩不愛的生澀味,

這過與不及便成為我料理時的難題。

某次在準備「叉燒炒麵」時,

發現冰箱中還剩下些前晚燉湯未用完的「大黃瓜」,

靈機一動便拿來當配料下鍋拌炒。

沒想到味道清甜、口感爽脆的大黃瓜非常適合做便當菜,

不但無須擔心拌炒時間,

營養價值也和小黃瓜無異,

後來大黃瓜就成了我家便當中的常客了。

  

 

15分鐘便當-31

對我這個不諳廚藝的媽媽而言,

要常更換便當菜色是有相當困難度的,

畢竟我會的也就那兩三招,

這麼長的時日下來早已黔盧技窮。

所幸可以變換的除了肉類、配菜外,

麵食同樣有其替代品可供調配。

因此,

時而拉麵、時而麵線;

偶爾烏龍麵、偶爾蕎麥麵;

有時蔬菜麵、有時雜糧麵。

麵條的口感不同,

咀嚼起來的味道也不盡相同,

麵條的成分不一樣,

在口中與配料交融出的滋味必當截然有異,

沒有真材實料的我也只能這樣同中求變了。

 

 

 15分鐘便當--8  

說實話,

這樣的「大鍋炒」根本談不上什麼廚藝或美味,

所幸三寶們就是被我如此的粗茶淡飯給養大的,

因此,

他們不介意,

我也樂得輕鬆。

不過我也因而稍稍懂得,

為什麼會有「水餃」、「火鍋」、「過橋米線」這類食物的出現,

因為「方便」應該是古今廚娘們共同的心聲吧!

以我這慢郎中行動速度,

若真要做三菜或四菜的便當,

我可能真的得整天都窩在廚房裡了。

這也算是有自知之明吧!

就胸無大志地當個守護孩子們身體、眼睛、牙齒健康的咖媽媽就好。

 

 

 

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cofa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