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去年10月底時,我們家公公因為要帶姥姥參加退休教師聯誼會的出遊活動,所以我和Wesley便也趁機安排休假帶樂樂出去走走。由於雪山隧道通車後從台北到宜蘭變得便利、迅速許多,而之前曾去宜蘭喝喜酒的Wesley聽友人說「傳統藝術中心」很適合帶小孩去玩,因此我們就決定到哪兒逛逛。



這是「傳統藝術中心」大門口的藝術品。這天出門時天氣還不錯,不過宜蘭這裡的天空總是陰沈沈的,幸好沒有下雨。


一進大門就看到旁邊有一排人形木雕椅,感覺很像是以傳統原住民的形象雕刻而成。


再往裡走,還有一排造型特殊的木椅。


藝術中心內,有一個很漂亮的人工河道。


人工河道旁的一隅,旁邊開了好多野薑花,空氣中都瀰漫著清香呢!


我們三人後方背景中的傳統古建築—廣孝堂,是創建於日大正十三年(1924)的宜蘭鄭氏家廟,建築風格包含廣東潮州師傅和噶馬蘭匠師的手藝。原本位於宜蘭市聖后街57號,後來拆遷重組於中心園區內,現為提供宜蘭縣境內旅遊資訊的遊客服務中心。


遠處那座橋的兩邊分別連接曲藝館(右邊)和福泰冬山厝(左邊)。「曲藝館」是由兩層和三層樓不等之建築結構組合而成,室內分成曲藝館與曲藝傳習所兩大部分。「福泰冬山厝」是園內的住宿區,每棟都具有不同的古厝建築風格,環境清幽、靜謐。


這是園內的「民藝街坊」,主要是為介紹、呈現當地的傳統產業,並直接與遊客產生互動。此建築群是仿二十世紀初台灣各地的街屋設計而成,有傳統式也有日治時期的西洋風格。


有些民藝街坊內的店家還有DIY的手工藝課程,極具教育意義,十分適合親子同樂。


這家販賣傳統中國服飾的店門口,有個頗像元寶的大石,不知道是具「招財進寶」的寓意,還是如我們母女想得這般單純—是只石椅一張,抑或有別的用途?


民藝街坊走到底會看到一個很漂亮的「戲臺」,基座為青斗石,四周置美人並靠八根木柱,棟架前後採七架四柱,架内置三通五瓜,中間立太師屏,左右開出將入相門。


從戲臺的後面可看到屋頂的單簷歇山頂,四角上掛有20個八角花籃,太師屏後設有樓梯,可通達表演台及地下室化妝間。


這是正對著戲臺的「文昌祠」,古時候的讀書人要趕考時,都會到此種廟宇祈求魁星高照考試順利。廟裡的解說員說,這座文昌祠是全台灣第一座由政府斥資興建的廟宇,而且參觀時要由對看堵中左邊的「青龍」進,再由右邊的「白虎」出,這種躍龍門、出虎口的形式代表大家能在此飛黃騰達、遠離災禍。廟裡除了在正殿供奉著五位守護讀書人的文昌帝君外,在右廂供奉了戲曲祖師爺,而在左廂則供奉了工藝祖師爺。解說員還特別為我們介紹了正門上畫的兩尊門神,若移動時盯著他們的眼睛或鞋子看,會發現眼睛或鞋尖都一直跟著行走方向移動,真的很神奇!


園內有一大片綠意盎然的草地,很適合小朋友跑跑跳跳玩耍,剛好我們帶了足球和風箏,樂樂便和爸比開心地玩了起來。貪心的樂樂居然還一度一邊放風箏、一邊踢足球呢!他們父女倆兒不單單只是玩傳球,還會玩搶球,當然樂樂是搶不到爸比的球的,但樂樂的控球能力竟也出乎我的意料,爸比想搶還得費一番功夫勒!


照片後排的街道是園區內的「傳統小吃坊」,裡面的工作人員大多是有些年紀的媽媽,根據她們的說法由於今天不是假日,所以我們可以很悠哉地慢慢吃、慢慢逛,如果是假日,每個攤位都會大排長龍,有時連坐的位子都沒有呢!


我們在小吃坊嚐了宜蘭道地的「米粉羹」,這是以魚丸、竹筍、木耳、小魚乾、蝦米等作為配料,再加上用大蒜爆香後與大骨熬出的高湯一起熬煮而成,由於配料多樣,因此具有多層次的口感。我們還去吃了豆花,因為我懷孕的緣故,點的是熱的紅豆豆花,Wesley則點冰的綜合豆花。可能是因為之前踢球、放風箏玩得太熱,樂樂不願意吃我的那碗,反而跟著爸比吃冰的,原本不愛吃豆類的她,發現大紅豆很甜後,竟和爸比爭相吃了起來,後來連我的紅豆她也吃得津津有味。


園區內有個「工藝傳習所」,是由五棟建築物組成,裡面設有工作坊、藝師研究室等等,是提供工藝傳習、參觀、工作、展示、與交流活動的場所,讓遊客能近距離地瞭解傳統工藝。這裡是傳習所中庭的池塘。


這是「工藝傳習所」內其中之一的展館,有許多大型的紙類創作,可供小朋友玩耍。


雖然這天的天氣不佳,天空總是灰濛濛的,但是天公還算作美並未下雨,給了我們一個涼爽、舒適的假期!



相關資訊:

國立傳統藝術中心
26841宜蘭縣五結鄉季新村五濱路二段201號
服務信箱:service@ncfta.gov.tw
園區開放時間:平日每日9:00~18:00 
TEL:03-970-5815
FAX:03-960-5237
服務專線:03-950-7711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cofa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