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我們一行人沿著新加坡河悠閒地走著,但此行的目的地是「魚尾獅公園」(Merlion Park),卻遲遲不見其蹤影,不免憂心起來,詢問路人和店家後才知道,原來公園在馬路的另一頭,我們這才找到正確方向繼續前進。




過了馬路後,我們再次邂逅了「大榴槤」,白天看起來那榴槤刺比夜晚更清晰可見,這綽號取得真是貼切,名實相符啊!




接著我們又看到了摩天輪,那特殊的膠囊狀座艙設計,在白天看更加明顯,不過比起五顏六色絢爛的夜景,陽光下的它顯得清秀許多,真是濃抹淡妝兩相宜!




皇天不負苦心人,我們走了大半天後終於得見「魚尾獅」的容顏。據之前來過新加坡的同事說,我們看到的魚尾獅應該是已經清洗過後的樣貌,因為她們來的時候,魚尾獅身上布滿了青苔和髒污,一點兒都不美觀,這樣說來我們也算幸運囉!




新加坡之所以被稱為「獅城」,是根據「馬來紀年」而來,古時候的新加坡叫做「淡馬錫」,爪哇文有「海洋」的意思,相傳有位蘇門達臘王子乘船經過一座島嶼,在島上看見一頭奇異的猛獸,後來得知那是獅子,於是將島嶼命名為「Singapura」,Singa在梵文中是「獅子」的意思,而pura則有「城市」之意,因此「獅城」之名一直被沿用至今。1964年時,新加坡旅遊局為了推展觀光產業,便委請人幫忙設計能代表新加坡的標誌,因而根據「馬來紀年」和傳說設計出這座魚尾獅雕像。




難得來到這著名的景點,當然要來個大合照囉!看得出來~最好命的應該是蓉蓉吧!一路上豔陽高照,大家都走得汗流浹背,就只有她,安安穩穩、懶洋洋地依偎在我懷裡,時而睡著、時而夢著、時而望著、時而看著,彷彿搞不清是身處夢境還是現實。




新加坡全島總共有5座魚尾獅雕塑,其中最著名的兩尊分別在「魚尾獅公園」和「聖淘沙」,都是著名的地標很容易發現,另外兩隻則深藏在「花柏山頂」與「新加坡旅遊局門口」,最後一隻,也是最小的一隻,便是照片中這尊啦!




最小的魚尾獅同樣在魚尾獅公園內,與大魚尾獅背對背,小巧玲瓏十分可愛,它可是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,其雕工和精細度,和大尊的比起來毫不遜色,前面還有個許願池呢!




ㄟ~關於這「魚尾獅」的名稱,Wesley有個另類的疑問,為什麼不叫做「獅頭魚」呢?眾所周知的「人頭馬」、「美人魚」這類雙重動物的組合體,其命名方式似乎都是以身形當名詞,特徵當形容詞啊!我想當初命名的人應該是把它歸類為「獅子」—像魚的獅子,而不是當作「魚」—像獅子的魚吧!


這是我們待在星國的最後一天,明天清晨就要搭機離開了,臨行前我和Wesley也想去此地最繁華熱鬧、領導流行時尚的的「烏節路」(Orchard Road)見識一下,就請已經在第一天去血拼過的兩位美麗同事帶路囉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cofa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