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個非常重情念舊的人,
買東西時總會精挑細選,
一旦看上便不輕易捨棄。
一隻手錶從大二用到現在,
除了換電池、錶帶外不曾汰換;
研究所時買的錢包,
內裡破了縫補後仍繼續使用;
甚至連高中時穿的校服毛衣,
至今我都留著不忍丟棄。
對於衣物、用品尚且如此,
那就更遑論對人了。
從小,
我就不喜歡分離的場景,
特別是每次的畢業典禮,
總是會讓我哭得肝腸寸斷。
因此,
我也特別惜緣,
對於每一段緣分都認真對待,
即使緣盡了,
也會希望情未了。
樂樂從三歲半起,
便在雲門舞集舞蹈教室上課,
至今已有7、8個年頭,
而蓉蓉和東東也相繼跟進。
因此,
舞蹈教室是我們一家人再熟悉不過的地方,
與舞蹈老師和行政老師們也建立了深厚的情誼。
不過,
天下無不散的筵席,
老師們也會因為自己的生涯規劃或其他原因,
不得已地中斷了這相聚的緣分。
前些日子,
就有一位陪伴樂樂成長三、四年的Kiki老師,
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離職,
我們縱然萬般不捨,
但仍獻上最真心的祝福。
拜現代科技發達之賜,
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不像以往那麼困難,
透過FB我們還是可以在網路上彼此關懷問候,
延續之前的情誼。
當我看到Kiki老師在網路上寫著所屬舞團的展演活動,
又想到樂樂和蓉蓉這兩個曾受惠於老師的孩子,
即便有了新的舞蹈老師,
仍心心念念著Kiki老師的好,
便興起去捧老師的場,
順便讓孩子們與老師敘舊的念頭。
或許是熟識多年的默契,
沒想到老師正好傳來訊息,
告知如果想帶孩子們前去欣賞演出,
她可以代為購票還享有折扣。
我和Wesley商量了周末的安排,
並討論同時帶三寶們去欣賞演出的可能性後,
便委請老師幫我們購票。
孩子們得知要去看老師的表演時,
都非常的興奮,
急切地想知道演出的時間,
然後期盼著那天的到來。
於是,
12/7那天我帶著孩子們到「北師美術館」圓了他們的夢,
也讓他們欣賞到身為舞者的老師的另一面。
我一直以為,
「舞團」的表演方式當然是以「舞蹈」呈現。
所以當我想在行前帶著孩子們做些功課,
以便讓他們更能瞭解演出內容,
但老師卻說:「我們真的沒有在跳舞喔!」時,
我瞬間愣了一下後問:「那你們在幹嘛?」
老師簡單地解釋:「我們這次的演出是一種『行為藝術』!......」
嗯~老師說得很清楚,
但外行的我卻聽得很模糊。
想趁此機會多認識一些舞蹈藝術的我,
上網查了本次演出的相關內容資料,
雖然「大概」了解了此次演出所要表達的意念,
但對老師口中的「行為藝術」仍是一知半解,
只好就我所能理解的部分,
跟孩子們說明表演的主題「誓逝」。
當天,
我懷著有點兒緊張(怕自己看不懂)又期待的心情踏進美術館,
領票時聽到服務人員說:「裡面沒有位子喔!你們可以隨意走動......如果有需要椅子,可以跟館內服務人員說。」
擔心孩子會喊累的我追問:「那我們可以坐在地上嗎?」
對方有點兒遲疑地回答:「ㄟ~如果你來得及逃跑的話,可以啊!這是一個互動的演出,......進去你們就知道了啦!」
讓我更是一頭霧水。
在等待開場前,
東東看到一樓大廳有一條很長、很長,
隨著樓梯一路旋轉上二樓的衛生紙便問:「媽咪,為什麼地上有那麼多衛生紙?」
說實話我也不清楚,
不過我想那應該代表著某種意義。
進場後,
我們在那別開生面的「路標」帶領下進入展區,
細看才發現衛生紙上寫著:「你願意跟我結婚嗎?」
這場以一代繪畫大師王攀元老師年輕時的一段奇遇為背景,
所創作出來的作品,
想探討的正是「誓言的逝與不逝」。
那是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:
當年王老師在上海美院求學時,
感染了嚴重的風寒,
雖然醫院對家屬發出病危通知,
但在大家族中被孤立的他卻無人聞問。
有一位素未蒙面的音樂系學生季竹君,
在聽聞此事後便前去醫院重症病房探視,
她對王老師說:「王同學,我來救你,我將永遠在你身邊,
萬一你不幸死了,我會與你一同埋入土中。」
之後,
王老師奇蹟般地瀕死而復生,
兩人也因這句「誓言」和奇遇而相知相戀。
然而命運弄人,
數年後,
兩人卻因戰亂爆發而未再重逢。
我想,
這看似神話的誓言,
或許早已隨著時間「消逝」在旁人的記憶中,
但對王老師來說,
應該是長留心中亙古「不逝」的相許。
其實當初我請Kiki老師幫我買票時,
老師曾提醒我:「這場表演是給大人看的,他們(三個)應該不知道我們在幹嘛!」
說實話,
別說他們不明白,
連我和Wesley也看不太懂。
雖然我知道「發誓」、「頭髮」、「許願」、「糾結」等畫面可能想傳達的意涵,
可是仍無法完全明瞭整場演出的所有細節。
不過我覺得孩子們看不懂也無所謂,
因為我相信某些場景已經烙印在他們腦海,
那模糊的印象會在將來的某一刻被觸動、連結而變得清晰。
就像當年他們在襁褓中一樣,
即便聽不懂我說的話,
我仍會一直向他們表達我想訴說的事,
等時機成熟後,
他們自然而然就懂了。
我帶孩子們去欣賞各種展覽和演出,
並不是功利地希望他們學會什麼,
而僅僅是想在他們心中種下不同的種子,
然後不斷澆灌、悉心呵護,
期盼有一天能在他們的心田開出各式各樣的花朵,
為他們建造一個百花齊放的人生花園。
那天,
孩子們要去見Kiki老師前,
刻意要我幫她們梳上芭蕾課的包包頭,
足見她們對老師的思念,
以及對這次見面的慎重。
演出結束後,
我們與老師在大廳閒談了許久,
除了聊這次的表演,
也聊彼此近來的生活,
而老師更是關心孩子們後續上課的情形,
給予許多寶貴的意見和鼓勵。
不知道姊妹倆兒是不是長大了、害羞了,
看到老師時並沒有想像中激動,
反倒是從不曾被Kiki老師教過的東東,
一見到老師便撲上去抱住大腿,
對老師非常的熱情。
分手時,
每道別一次、說一句:「Bye-bye!」
東東就會跑過去擁抱一下老師,
甚至堅持要求Wesley:「爸比,你把安全椅拆下來,讓Kiki老師坐我的位子,我坐Kiki老師腿上。」
我們好說歹說地約定下次再一起吃飯,
東東才依依不捨地上車離開。
親愛的孩子們:
從你們常常會回幼稚園或低年級班上探望老師,
並在教師節手做小禮物送給老師,
媽咪知道,
你們跟我一樣重感情。
所以當我問你們要不要去看Kiki老師的表演時,
你們才會異口同聲地說:「要~我要去!」
我知道你們都很捨不得老師離開,
否則上一期雲門課結束前你們不會說:「我真不希望下個禮拜到來,因為上完下一堂課,Kiki老師就不教我們了!」
可是你們要知道,
在我們的人生中本來就有許多來來往往的過客,
他們總是會在陪伴我們一段時間後就離開。
不過,
那也不代表他們就從此走出我們的生命,
現在科技這麼發達,
只要有心我們就能繼續與他們聯繫。
這次媽咪會帶你們去看Kiki老師,
也是希望讓你們明白,
即使你們和老師的「師生緣」盡了,
但那份「師生情」還是可以不斷延續。
將來你們會面對更多的別離,
如果想要「緣起不滅」的話,
除了珍惜當下的緣分外,
還得把握隨時可能出現的機會接續前緣。
但願你們不會嚐到太多錯過的痛苦,
而是能多沉浸在相聚的喜樂中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<<展演資訊>>
展期: 2014/11/21~2014/12/28
地點: 北師美術館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
開放時間: 週二至週日 10:00~17:00
12月起周六至周日: 10:00~15:30
表演: 12月起14:00~15:00
特別演出: 12月起每周六、日 16:00~17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