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小時候,
父親每天早上都會費心地為我準備一杯「雞蛋牛奶」
(將生雞蛋加在牛奶中,再以沸水沖泡。)。
剛開始,
我不習慣那樣的味道,
每喝必吐,
吐完後父親又會再沖一杯,
直到我喝了不吐為止。
慢慢習慣後,
這每天早上一杯的雞蛋牛奶,
就成為我一天活力的來源。
也因此讓我覺得,
早餐,
是最需要投注心力為孩子準備的一餐。
對我而言,
吃早餐是一種儀式,
就像基督徒睡前的禱告一樣。
每天早上,
即使無法全家人一起坐在餐桌前用餐(三個孩子起床時間不同),
我和Wesley也都會輪流陪著孩子進餐,
繼續聊聊前一晚未結束的話題,
談談今天學校的課程和活動,
說說他突然想起的趣事。
因此,
就算蓉蓉幼稚園有提供早餐,
她還是習慣在家裡與我們共進早餐後再上學。
雖然大家都知道早餐很重要,
不過真的要在睡眼惺忪的情況下,
精心準備色香味俱全的早餐,
對我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度。
拜現代科技之賜,
各式料理機器、工具一應俱全,
有了這些神兵利器之助,
要做出各式早餐便不是難事。
而我的一號小幫手,
就是「麵包機」!
只要簡單地準備幾樣食材和配料,
按照食譜的量依序加入,
不消幾個小時,
香噴噴、軟綿綿的麵包就出爐了,
這對我來說,
真是再輕鬆不過啦!
而且想吃什麼就加什麼的彈性,
讓我可以就地取材,
上演麵包「變裝秀」。
我覺得這些料理機器的迷人之處,
除了是可以自由發揮創意,
做出個人喜好的食物外,
更重要的是,
其中加了什麼自己很清楚,
因此,
可以吃得安心又健康。
自從知道牛奶不適合東方人的腸胃,
也是引起過敏反應的頭號元凶,
以及畜牧業對地球造成的危害後,
我們家都儘量避免食用乳製品,
而改喝豆漿和綜合穀粉。
雖然我曾買過一台三洋豆漿機,
不過因為需要事先泡黃豆,
這對每天得打理孩子大小事務的我而言,
實在有點兒麻煩,
而且煮出來的豆漿中有很多豆渣,
樂樂不是很喜歡,
因此就束之高閣了。
去年在機緣巧合下,
買了一台二手的「九陽豆漿機」,
這台機器的優點,
除了比三洋那台更好清洗,
而且濾出的豆漿比較少豆渣外,
最得我心的是,
它可以直接打乾豆(不必泡水的黃豆),
這下就方便多了。
於是,
我們家的早餐加碼了,
不但有自製吐司,
還有自製非基因改造的有機豆漿,
讓全家人的健康也隨之升級。
過濾豆漿後剩下的豆渣,
也是營養滿分的食材,
用途十分寬廣。
不但可以拿來做吐司,
還可以做成煎餅或是蛋餅。
只要用點兒巧思,
就是一份簡單美味的早餐主食。
在其他食材的包裝掩護下,
幾乎感受不到豆渣的存在。
因此孩子們能開心地享受美食,
同時又吸收到黃豆中精華的營養,
絲毫不浪費食材,
真是一舉數得。
某天晚上,
為了讓家人們換換口味,
順便讓愛吃蘿蔔糕的Wesley和孩子們解解饞,
便決定煎蘿蔔糕吃。
沒想到,
我高估了一包蘿蔔糕的份量,
煎完後直覺不夠三隻小豬們食用。
正當苦無良策之際,
突然動念到冰箱裡剩下的豆渣上。
於是,
便大膽地將豆渣與洋蔥絲、胡蘿蔔絲、高麗菜絲、青蔥等蔬菜一起攪拌成麵糊,
細火慢煎成「蔬菜煎餅」,
再佐以甜辣醬。
就這樣,
意外地自創出一道成功攻佔家人們味蕾的菜餚。
雖然我很喜歡變花樣換菜色,
但黔驢也有技窮之日。
看著豆渣,
實在沒有什麼新想法,
只好土法煉鋼上網查資料。
其實,
豆渣能做的料理還不少,
只不過有些程序過於繁瑣,
不適合我這個頭腦簡單的媽媽。
本想簡單地炒豆渣做成豆酥,
但雞婆成性的我,
又多加了個蛋,
心想,
這樣更營養啊!
一陣胡搞瞎搞後,
酥不成酥,
索性就讓它變成「蛋鬆」吧!
就這樣,
硬著頭皮將這盤四不像端上桌。
雖然金黃色的亮麗外表看起還不錯,
吃起來豆香中包藏著蛋香,
不過,
從孩子們下箸的頻率不難看出,
這道菜不討孩子們的喜歡。
倒是隔天中午吃麵時,
拌了點兒到東東的麵裡,
好胃口的他,
稀哩呼嚕地就吃完了,
真是個貼心的好孩子啊!
其實,
有時候我也會偷懶,
就直接買市售的吐司、麵包、包子或饅頭,
抹點兒果醬、花生醬或夾個煎蛋,
抑或就放入烤箱熱一下,
給孩子們當早餐。
不過,
我覺得即便是這樣,
經過媽媽雙手加工過的早餐,
還是和街上早餐店裡賣的不一樣,
因為在這過程中,
媽媽偷偷加入了溫暖的「愛」,
而聰敏的孩子們一吃就能吃出來,
否則他們不會常在吃了早餐後,
嘴甜地說:「媽咪,謝謝你幫我做好吃的早餐!」
在我們家,
吃早餐除了是個儀式外,
也是一種宣告。
宣告我對孩子們的愛,
從我睜開眼,
著手準備早餐的那一刻,
便啟動了我對孩子們一天的愛,
周而復始,
永不間斷。
父親曾說:「你是我用雞蛋養大的!」
事實上,
真正供給我養分並在我體內累積的,
不是那一顆顆的雞蛋,
而是父親一滴滴的「愛」啊!
如今,
我也循著父親的腳步,
學著用愛餵養我的孩子們。
希望這份愛,
能保護他們不受病菌侵擾,
給他們足夠的力量與智慧,
去應付人生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