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生氣角  

我自認不是個用功的媽媽,

不但懷孕時沒有做任何胎教,

也沒有拜讀任何教養書籍。

而孩子出生後,

更不曾遵行任何教養理論,

或信奉任何育兒寶典。

我只是「順其自然」地跟著我和孩子的感覺走,

想辦法找到他舒服我輕鬆的互動方式。

 

不過,

隨著孩子的日益成長,

以及其他手足的陸續誕生,

我也開始涉獵一些育兒教養書籍或雜誌,

粗淺地了解了一下蒙特梭利、角落教學、華德福等的教育理念。

其中,

「角落教學」剛好就是蓉蓉幼稚園所施行的教育方式。

 

角落教學又稱為「學習區教學」,

是強調以孩子的興趣為本位的教學法。

在教室裡會安排圖書區、益智區、科學區、音樂區、娃娃家(區)、積木區、烹飪區等七大領域學習區,

讓孩子依照自己的興趣、能力選擇角落活動,

從探索、操作、實驗、遊戲中學習。

雖然我從未在家中落實任何教養概念,

但是,

我們家卻有著角落教學所沒有的第八區「生氣角」,

讓孩子可以在此盡情地釋放自己的情緒,

進而學習表達、溝通並控制、管理情緒。

 

 

生氣角-2 

自從「五口之家」建立後,

為了打點一家人的三餐,

我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周旋在市場與廚房之間,

廚房和餐廳,

便自然而然成為我和孩子們聊天談心的場所。

因此,

稱廚房為我生活中最重要的地方,

一點兒也不為過。

 

然而,

孩子們除了會站在廚房門口與我閒聊,

或是坐在門檻上看我做飯外,

在打鬧或爭執時也會飛奔進來告狀。

有時,

自覺被欺負的孩子會哭訴他的委屈;

有時,

忿忿不平的孩子會一語不發地生悶氣;

有時,

無法自行處理某些事的孩子會懊惱地噘嘴;

有時,

被孤立的孩子會抱怨其他手足的不公平對待。

 

若是在平日清閒的時候遇到這些狀況,

我通常會第一時間去了解孩子們的問題,

然後協助他們「自行」排解糾紛或情緒。

但是,

手腳笨拙的我正忙於和各種食材奮鬥,

且頭腦簡單地一次只能專心處理一件事情時,

我便無暇分神將心思放在孩子們的爭端上。

只好任由他們恣意地發洩各種情緒,

待我稍能喘息時再關切詢問,

假使孩子暫且不想說,

我也不會勉強,

剛好可以等我忙到一段落或是他想說時再介入。

 

就這樣,

廚房裡的那個小角落儼然成了孩子們的情緒出口,

等到他們發洩完後,

問題似乎也解決了一半。

剩下的,

便等他們情緒穩定我再隨機應變。

一段時間下來,

我發現孩子們的自我情緒管理能力明顯提升,

尤其是年紀尚小的蓉蓉和東東,

嚎啕大哭和勃然大怒的頻率都降低了。

沒想到,

無意間建立起的「生氣角」,

竟發揮了小兵立大功的作用。

 

 

生氣角-1

我一直相信,

人性是「本善」的。

而孩子在年幼時期,

因為對周圍環境和許多人事物的無法掌控,

且又必須想方設法求生存,

所以「本我」的意識較強。

因此會有哭鬧、無法等待、需索無度等惡魔症狀,

甚至有所謂的「terrible two」的情況產生。

 

但從我與三寶們相處的經驗來看,

孩子並非完全不可理喻,

即使是小寶寶,

只要耐心地多和他溝通

他都能「感受」出道理。

至於孩子的情緒也不是完全無法控制,

只要我們能先「同理」孩子的感受,

孩子便比較能夠接受我們的「安撫」。

 

或許是「生氣角」給了孩子一個發洩的管道,

讓他們的「本我」有展現的舞台,

讓他心底的聲音被理解,

因而願意接受我的道理,

使我能漸漸引導出他的「自我」乃至「超我」。

因此,

當孩子離開生氣角後,

在其他地方亂發脾氣時,

聽到我輕柔地說:「不可以亂發脾氣喔!有什麼事情要好好說......」

即便沒有任何撫慰,

他的情緒也會慢慢平和下來。

 

近年來,

有愈來愈多人開始強調「情商」(情緒智商)更勝於「智商」。

畢竟,

人類是感情的動物,

對許多人事物的判斷都會受到情緒所左右。

若是在不當的情緒下做出了錯誤的決斷,

那麼輕則道歉、賠償,

重則後果不堪設想。

但是我們又不能過度壓抑以致心理失衡,

因此,

如何迅速轉換心情恢復冷靜思考,

也是一門重要的課題。

 

 

生氣角-2

其實, 

會有生氣角的誕生是因為蓉蓉,

她是三個孩子中情緒起伏波動最大也最快的。

每當弟弟不小心弄壞她的心愛玩具,

或是她想跟姊姊和弟弟玩卻被拒絕時,

就會跑到這個小角落生氣、啼哭。

了解事情原委後,

分身乏術的我會給她一些中肯的建議,

或教她一點溝通的技巧,

讓她自己去處理、交涉遇到的問題

 

而正處於學習、模仿高峰期的東東,

看到蓉蓉這樣的舉止,

便依樣畫葫蘆地學了起來。

不但雙手交叉在胸前的姿勢一模一樣,

就連臉部表情都很到位,

不覺人莞爾。

不過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人格特質,

東東每次到生氣角,

剛開始都是默不作聲地自個兒生氣,

即便我開口詢問他也不說,

只是偶爾會偷瞄我是否在注意他,

過一會兒才會激昂地細說分明。

而我的處置方式當然也一樣,

不過為了避免他說不清楚,

我會請姊姊們過來先疏通一下。

 

在蒙特梭利的教學法中,

有一個「和平桌」的設置。

當孩子們發生爭執時,

可自行坐到和平桌遵循一套固定的流程,

面對面地輪流表達自己對這件事的感覺,

以及希望化解歧見的方法。

不過,

這對年紀較小、表達能力尚未健全的孩子來說,

執行起來可能有困難度。

而我覺得有異曲同工之妙的「生氣角」,

似乎為我和孩子們提供了另一條溝通之路-

先傾聽、然後給建議、最後讓孩子們自己解決。

 

透過這個「生氣角」,

除了可以讓孩子們發洩、倒垃圾外,

我還希望孩子們在情緒平穩後,

可以自己思考一下癥結點,

在「只顧自己」的需求和「考慮別人」的感受間重新找到平衡點,

並學習衡量「本我慾望」和「手足之情」孰輕孰重,

然後在心中建立一個不假外求的「快樂角」。

如此一來,

無論有沒有生氣角的存在,

孩子都能依照先前的互動溝通經驗,

自行排解負面情緒、轉換心情,

並在「快樂角」中找到正向的能量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cofa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